大摩: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趨弱 維持美股和日股“增持”評級
- 编辑:5moban.com - 18比亞迪(01211)首次擊敗(TM.US),奪得新加坡最受歡迎汽車品牌稱號。這家中國電動汽車巨頭去年在新加坡的銷量增長了三倍多,達到6,191輛,超過了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豐田的5,736輛。比亞迪在新加坡的市場份額達到14%,並超越了(TSLA.US)、梅賽德斯-奔馳和YY>等知名汽車品牌。

比亞迪在新加坡的崛起是東南亞汽車市場巨變的象征。麵對歐洲和北美市場的阻力,中國汽車製造商正在其他地區積極拓展,憑借技術先進的產品,逐漸顛覆傳統品牌的市場地位。
據了解,新加坡是一個監管嚴格、稅收較高的市場,汽車被視為身份地位的象征。比亞迪的成功得益於新加坡政府對電動汽車的大力支持,包括購車回扣和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這些措施是新加坡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事實上,中國汽車品牌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正在加速擴大。在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日本汽車製造商正麵臨來自本土電動汽車品牌的激烈競爭,市場份額不斷被蠶食。同樣的趨勢也在東南亞上演,中國汽車品牌正在迅速占領豐田、本田和三菱等傳統品牌長期占據的市場份額。
彭博社對汽車銷售和登記數據的分析,2019年至2024年,日本汽車製造商在中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市場份額損失最為顯著。

在中國,彭博社追蹤的六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均失去了一定市場份額,連豐田的銷量和產量也陷入停滯。在東南亞,盡管日本品牌曾占據主導地位,但如今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正在快速上升。例如,在泰國,日本汽車製造商的市場份額已從2019年的50%以上下降至35%。

作為全球銷量最大的汽車製造商,豐田在一些細分市場如皮卡領域仍保持優勢,但其整體市場份額的下降令人擔憂。
亞洲市場份額的下滑也可能預示著日本汽車製造商在歐洲和美國市場將麵臨更大挑戰,盡管目前中國汽車製造商因關稅問題尚未大規模進入歐美市場。日本汽車製造商在電動汽車轉型方麵進展緩慢,這可能使他們在未來市場競爭中進一步落後。
豐田在東南亞的市場份額曾得益於其在當地強大的生產能力,尤其是在泰國和印度尼西亞。2023年,豐田生產的約1,100萬輛汽車中,有近10%來自這兩個國家。

然而,隨著中國汽車品牌在東南亞的崛起,豐田的市場地位正受到挑戰。例如,在雅加達,豐田仍是主要品牌之一,但的市場份額已大幅萎縮。日產近期因產品線老化、銷售激勵成本增加以及北美市場缺乏混合動力車型,利潤急劇下滑,不得不裁員和削減產量。
比亞迪的擴張速度令人矚目。2024年10月,比亞迪在印尼的銷量排名第六,僅在7月份交付了首批汽車。比亞迪雅加達旗艦展廳的工作人員表示,中型電動掀背車Seal是最受歡迎的車型,起價為4萬美元。
為了應對中國品牌的衝擊,日本汽車製造商正在加速投資合作夥伴關係和長期項目,開發車載軟件、固態電池等關鍵技術。本田、日產和三菱也在推進合作,以提升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和軟件能力。這一戰略在北美已初見成效,混合動力汽車技術重新受到青睞。然而,在中國,日本品牌的市場份額仍在下滑。

日本汽車製造商的全球影響力也在減弱。二十年前,日本汽車產量占全球汽車產量的五分之一以上,如今已降至11%。與此同時,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中心。盡管中國電動汽車出口到歐洲和美國麵臨關稅問題,但許多企業正在考慮本地化生產以規避關稅,這也促使比亞迪等企業進一步擴大全球市場布局。
彭博行業研究指出,中國在低成本電池技術方麵的優勢,以及企業在全球其他地區建立供應鏈的能力,使其在東南亞、中東和非洲市場具有顯著競爭力。
盡管中國品牌在東南亞和非洲的攻勢早已開始,但彭博行業研究高級汽車分析師Tatsuo Yoshida認為,他們正在進一步加強這一戰略,以鞏固其在全球市場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