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滄州市 >冰心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正文

冰心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2025-07-05 07:28:48 来源:芝艾俱焚網作者:伊春市 点击:785次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冰心 - 生平簡介

冰心的父親謝葆璋是一位參加過甲午戰爭的愛國海軍軍官。在海浪、艦甲、軍營中冰心度過了著男裝、騎馬、射擊的少年生活。中華民族飽受列強欺淩的屈辱曆史,更激發了她的愛國之情。冰心出生後7個月,便隨全家遷至上海。

4歲時遷往山東煙台,此後很長時間便生活在煙台的大海邊。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開闊了她的心胸;而父親的愛國之心和強國之誌也深深影響著她幼小的心靈。曾經在一個夏天的黃昏,冰心隨父親在海邊散步,在沙灘,麵對海麵夕陽下的滿天紅霞,冰心要父親談談煙台的海,這時,父親告訴小女兒:中國北方海岸好看的港灣多的是,比如威海衛、大連、青島,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國人占領了,“都不是我們中國人的”,“隻有煙台是我們的!”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靈。 在煙台,冰心開始讀書,家塾啟蒙學習期間,已接觸中國古典文學名著,7歲即讀過《三國演義》、《水滸傳》等。與此同時,還讀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說部叢書”,其中就有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塊肉餘生述》等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在讀《塊肉餘生述》時,當可憐的大衛,從虐待他的店主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饑餓交迫的時候,冰心一邊流淚,一邊扮著手裏母親給她當點心的小麵包,一塊一塊地往嘴裏塞,以證明並體會自己是幸福的!

辛亥革命後,冰心隨父親回到福州,住在南後街楊橋巷口萬興桶石店後一座大院裏。這裏住著祖父的一個大家庭,屋裏的柱子上有許多的楹聯,都是冰心的伯叔父們寫下的。這幢房子原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家的住宅,林氏出事後,林家怕受誅連,賣去房屋,避居鄉下,買下這幢房屋的人,便是冰心的祖父謝鑾恩老先生。在這裏,冰心於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師範學校預科,成為謝家第一個正式進學堂讀書的女孩子。



1914年就讀於北京教會學校貝滿女中。“五四”時期,在協和女子大學理科就讀,後轉文學係學習,曾被選為學生會文書,投身學生愛國運動。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五四運動的爆發,使冰心把自己的命運和民族的振興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時代潮流,被推選為大學學生會文書,並因此參加北京女學界聯合會宣傳股的工作。在愛國學生運動的激蕩之下,她於1919年8月的《晨報》上,發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後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這個筆名。由於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會問題,很快發生影響。冰心說,是五四運動的一聲驚雷,將她“震”上了寫作的道路。之後所寫的《斯人獨憔悴》、《去國》、《秋風秋雨愁煞人》等“問題小說”,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對人性的摧殘、麵對新世界兩代人的激烈衝突以及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苦痛。其時,協和女子大學並入燕京大學,冰心以一個青年學生的身份加入了當時著名的文學研究會。她的創作在“為人生”的旗幟下源源流出,發表了引起評論界重視的小說《超人》,引起社會文壇反響的小詩《繁星》、《春水》,並由此推動了新詩初期“小詩”寫作的潮流。

1921年參加茅盾、鄭振鐸等人發起的文學研究會,努力實踐“為人生”的藝術宗旨,出版了小說集《超人》,詩集《繁星》等。1923年赴美留學,專事文學研究。曾把旅途和異邦的見聞寫成散文寄回國內發表,結集為《寄小讀者》,舉世為之矚目,至今仍然聲譽不衰。1926年回國後,相繼在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女子文理學院任教。1929年至1933年寫有《分》、《南歸》等。還翻譯了敘利亞作家凱羅・紀伯倫的《先知》。抗戰期間,在重慶用“男士”筆名寫了《關於女人》。抗戰勝利後到日本,1949―1951年曾在東京大學新中國文學係執教。1951年回國後,除繼續致力於創作外,還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等職。

童年在山東煙台度過。1913年全家遷至北京。 五四運動爆發,她受到很大影響,從1919年9月起,以冰心為筆名寫了許多問題小說,如《兩個家庭》、《斯人獨憔悴》、《秋風秋雨愁殺人》、《去國》等,在社會上引起了較為強烈的反響。 1920年開始,受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又寫出了短詩集《繁星》和《春水》,為文壇矚目。 1923年8月赴美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研究院讀書,不久因病住療養院七個月。這時期代表作有《悟》、《寄小讀者》等。 1926年得文學碩士學位後返國,先後任教於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北平女子文理學院。1931年的小說《分》、1934年的《冬兒姑娘》等作品中都表現出對於“愛的哲學”的深化和突破。 1946年,與丈夫吳文藻同往日本,應邀在東京大學教課。 l951年秋回國。解放以來相繼出版散文、小說、詩歌集《小桔燈》、《櫻花讚》、《再寄小讀者》等。 自1954年以來,當選為曆屆全國人大代表,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現為五屆全國政協常委。冰心除創作外,還翻譯過一些外國文學作品。 她所創作的大量散文和小說,結集為《小桔燈》、《櫻花讚》、《拾穗小紮》等,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冰心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冰心受到衝擊。1970年初,年屆70的冰心,下放到湖北鹹寧的五七幹校,接受勞動改造,直到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鬆即將訪華,冰心與吳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相關的翻譯任務。這時,她與吳文藻、費孝通等人,通力全作完成了《世界史綱》、《世界史》等著作的翻譯。在十年“文革”的動亂中,盡管受到不公正對待,她坦然鎮靜地麵對一切,堅信真理一定勝利。她時時密切關注社會主義祖國的進步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她曾在《世紀印象》一文中寫到:“九十年來……我的一顆愛祖國,愛人民的心,永遠是堅如金石的”。實踐證明,冰心是長期與黨患難與共的親密朋友。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冰心迎來了第二次創作高潮。她不知老之將至,始終保持不斷思索,永遠進取,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

1980年6月,冰心先患腦血栓,後骨折。病痛不能令她放下手中的筆。她說“生命從八十歲開始”。她當年發表的短篇小說《空巢》,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接著又創作了《萬般皆上品》、《遠來的和尚》等佳作。散文方麵,除《三寄小讀者》外,連續創作了四組係列文章,即《想到就寫》、《我的自傳》、《關於男人》、《伏櫪雜記》。其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創作風格之獨特,都使得她的文學成就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出現了一個壯麗的晚年景觀。

年近九旬時發表的《我請求》、《我感謝》、《給一個讀者的信》,都是用正直、坦誠、熱切的拳拳之心,說出真實的話語,顯示了她對祖國、對人民深沉的愛。

1994年9月因心功能衰弱需入住北京醫院;雖住院卻仍一直關心社會:1998年水災時她聞訊後捐出二千元,及後知道災情嚴重,再捐出一萬元稿酬到災區;冰心至1999年2月13日忽然惡化,心跳加速血壓偏低並有發燒,翌日下午女兒吳冰帶同總理朱�F基親來醫院探望,至同年2月28日晚上九點於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8歲。⠀

冰心 - 大事記

1900年,10月5日(農曆庚子年閏八月十二日)生於福建省福州府城隆普營。原名謝婉瑩。祖父謝鑾恩(子修)在福州城內道南祠授徒為業。父親謝葆璋(鏡如)時任清政府“海圻”巡洋艦副艦長。母親楊福慈,出身書香門第,能詩善文。

1901年,隨家移居上海。5歲隨家遷居山東煙台。7歲,開始在家塾裏附學。8歲開始偷偷地寫小說。

1912年,報考福州女子師範預科,雖然未上過小學,卻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錄取了。

1913年,父親到北京就任中華民國海軍部學司司長。初秋,她同母親和三個弟弟由舅舅護送到北京,住東城鐵獅子胡同中剪子巷十四號。

1914年秋,以優異成績考取北京貝滿女子中學(後改為女十二中)。

1915年,參加了貝滿女中學生的愛國活動。⠀

1918年夏,畢業於貝滿女子中學。秋,進入協和女子大學理預科。

1919年,參加“五四”愛國運動,被選為學生會的文書,並參加北京女學界聯合會的宣傳股,開展罷課、罷市等宣傳活動。

8月25日,北京《晨報》發表了女學生謝婉瑩投稿的《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這是她公開發表的第一篇文章。

9月18日――22日,北京《晨報》連載了她的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第一次以“冰心”為筆名。10月7日――12日《晨報》連載第二個短篇小說《斯人獨憔悴》。後被改編為三幕話劇公演。

1920年,發表了她最早的詩作:《影響》、《天籟》、《秋》,署名婉瑩。

1921年,由許地山、瞿世英介紹加入文學研究會。

1923年,詩集《繁星》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5月,短篇小說、散文集《超人》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詩集《春水》由新潮社出版。夏,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燕京大學,得文學士學位。同時獲金鑰匙榮譽獎。

7月,開始為《晨報副鐫》兒童世界專欄撰寫《給兒童世界的小讀者》通訊。29日開始刊登。通訊延續到1926年9月,共計29篇。8月,赴美國留學。

1926年,5月,通訊集《寄小讀者》,由北新書局出版。6月,畢業於美國威爾斯利大學研究院,得碩士學位。離美回國。9月,回母校燕京大學任教。

1929年,6月15日與吳文藻結婚。⠀

1930年,任教北平女子文理學院。

1931年,生長子宗生(吳平)。詩《我勸你》、《驚愛如同一陣風》先後刊於《北鬥》創刊號和第二期。

1932年,33歲,北新書局出版《冰心全集》(分《冰心小說集》、《冰心詩集》、《冰心散文集》三卷),她為全集寫了自序。

轉年,在清華大學任教。

1935年,生長女宗遠(吳冰)。北新書局出版短篇小說集《冬兒姑娘》。

1936年,10月1日,同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二十一人,發表《文藝界同人為團結禦侮與言論自由宣言》。⠀

1937年,生次女宗黎(吳青)。

1938年,暑期離開北平,9月到達昆明市。⠀

1941年,遷居重慶郊區歌樂山。開始以“男士”為筆名,在《星期評論》上發表《關於女人》,共九篇。3月15日,被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第三屆理事。

1943年,開明書店出版《冰心著作集》(小說集、散文集、詩集三卷)。⠀

1945年2月22日,全國文化界進步人士在《新華日報》(重慶版)上發表《文化界對時局進言》,冰心在“進言”上簽了名。

1946年,到日本東京。1951年,全家回到中國。

195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冰心小說散文選集》,她為選集寫了《自序》。

1955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譯作《印度童話集》。四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吉檀迦利》。

1957年,《中國少年報》發表短篇小說《小桔燈》。

1958年3月11日,開始撰寫《再寄小讀者》,到1960年,共寫21篇,先後在《人民日報》、《兒童時代》上發表。

1960年,出席第三次全國文學藝術界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

1966年,受到抄家、批鬥等迫害。不久,得到周恩來總理的保護,解除了她的一些困境。⠀

1973年,參加中日友好協會訪日代表團訪問日本。

1978年,開始撰寫《三寄小讀者》通訊,刊於《兒童時代》,至1980年2月,共發表通訊10篇。

1979年,被選為中國文聯副主席。

1982年,《燈光》《為〈東方少年〉創刊而寫》,刊《光明日報》。

1982年《空巢》獲全國短篇小說獎。

1985年,發表《關於男人》係列。⠀

1987年11月14日與1988年6月30日,先後在《人民日報》發表《我請求》、《我感謝》,呼籲提高教師地位。

1986年,為宋慶齡基金會捐款1萬元。此後幾年,又數次向福建家鄉、安徽災區和“希望工程”捐款。

1995年,被黎巴嫩授予國家級勳章。

1999年2月28日,在北京逝世。

冰心 - 人物評價

冰心逝世後,她稱為“二十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忠誠的愛國主義者,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也就是說,冰心的成就和貢獻是多方麵的,她把她的一生都獻給了孩子、祖國和人民,獻給全社會和全人類。⠀

冰心是世紀同齡人,一生都伴隨著世紀風雲變幻,一直跟上時代的腳步,堅持寫作了75年。她是新文學運動的元老。她的寫作曆程,顯示了從“五四”文學革命到新時期文學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的偉大軌跡。她開創了多種“冰心體”的文學樣式,進行了文學現代化的紮紮實實的實踐。她是我國第一代兒童文學作家,是著名的中國現代小說家、散文家、詩人、翻譯家。她的譯作如黎巴嫩凱羅・紀伯倫的《先知》、《沙與沫》,印度泰戈爾的《吉檀迦利》、《園丁集》及戲劇集多種,都是公認的文學翻譯精品,1995年曾因此經黎巴嫩共和國總統簽署授予國家級雪鬆勳章。她的文學影響超越國界,作品被翻譯成各國文字,得到海內外讀者的讚賞。

建國以來,她曆任中國作家協會第二、三屆理事會理事和書記處書記、顧問,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二至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和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至五屆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至七屆全國委員會常委和第八、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少年兒童福利基金會副會長,中國婦女聯合會常委等職。她總是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孩子的博大愛心,關注和投入各項活動。她為中國的文學事業、婦女兒童事業的發展、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冰心的名言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她的一生言行,她的全部幾百萬的文字,都在說明她對祖國、對人民無比的愛心和對人類未來的充沛信心。她喜愛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經過曆史積澱下來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她熱愛生活,熱愛美好的事物,喜愛玫瑰花的神采和風骨。她的純真、善良、剛毅、勇敢和正直,使她在海內外讀者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中國人民為有冰心這樣的文學大師而自豪。

她身體力行,先後為家鄉的小學、全國的希望工程、中國農村婦女教育與發展基金和安徽等災區人民捐出稿費十餘萬元。她熱烈響應巴金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倡議,捐出自己珍藏的大量書籍、手稿、字畫,帶頭成立了“冰心文庫”。

1995年,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八卷本的《冰心全集》,同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出版座談會,趙樸初、雷潔瓊、費孝通、韓素音、王蒙、蕭乾、謝冕等出版座談會並發言,高度評價冰心巨大的文學成就與博大的愛心精神。為了宣傳冰心的文學成就和文學精神,由冰心研究會常務理事會提議,經中國共產黨福建省委和省政府批準,在福建省文聯的直接領導下,在冰心的故鄉長樂建立冰心文學館。內設大型的《冰心生平與創作展覽》,冰心研究中心,會議廳,會客廳等,占地麵積13畝,建設麵積4500平方米,1997年8月25日正式落成開館。

冰心 - 冰心體

冰心散文的語言清麗”、“典雅”。她善於提煉口語,使之成為文學語言,她能把古典文學中的辭章、語匯吸收融化,注入到現代語言中去。遠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語體白話文從事創作。在行雲流水般的行文裏,在引詩援典或遣詞造句中時而出現某些文言詞語。然而,並非文白相加,而是經過精心提煉、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渾然一體,形成獨特的語言藝術:既凝練明快 清新婉麗。或色彩鮮明,或素縞淡雅,都帶有濃重的抒情性,給人以如詩似畫的美感。其錯落有致的長短相間的句式以及排比、對句等的切當穿插,更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性。廣大讀者對這種語言交口稱讚,以致把後來的既表現出白話文的流暢、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煉、華美的語言,統稱之為“冰心體”語言。

冰心 - 與巴金、蕭乾

在巴金的書櫃裏,珍藏著厚厚的八卷本《冰心全集》以及她的散文集、童話集等。冰心稱巴金總是“老弟”,這種非親緣又勝過親緣的關係,隨著時光的推移而越發濃厚。早年的巴金比較孤獨,他說是在冰心的作品中找到溫暖和母愛的。巴金生前曾說,他離開四川老家的那年夏天,和弟弟一起讀冰心的《繁星》,學著做小詩。年少時,他跟著冰心愛星星,愛大海;成年後,冰心不僅僅是她的大姐,更是他的精神支柱!曾經多少回,巴金被疾病折磨得想擱筆了,但他看到冰心仍在寫,便“不敢躺倒、不敢沉默,又拿起筆來了”。巴金曾在文章中動情地表示:“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盞明燈,照亮我前麵的道路。燈亮著,我放心地大步向前!”

冰心年長蕭乾10歲,在蕭乾的眼中是“堅強而敏銳”的。巴金和冰心相識於30年代,而蕭乾和冰心則在20年代就稱“姐”道“弟”了。蕭乾生前曾說過,“冰心老人之了不起,首先就在於她雖有時浸於回憶中,然而她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正凜然地盯著現實。什麽尖銳的問題她都敢碰,什麽不平她都要鳴……她擁有火熱的正義感和一顆大無畏的心靈!”冰心的弟弟謝為楫是蕭乾少年時的同窗學友,放學後蕭乾常常連家也不回,就跟著謝為楫到位於老北京中剪子巷的“謝家大院”去玩耍,慢慢地也就和為楫的姐姐謝婉瑩(冰心原名)熟了,也跟著為楫喊她為“大姐”,這樣,一喊就喊了八十來年。而原名“蕭秉乾”的蕭乾因為諧音,一直被冰心昵稱為“小餅幹”,後來便被冰心的女兒吳青稱為“餅幹舅舅”,即使到了九十高齡,一旦見麵後告別,冰心仍然要親吻“小弟弟”蕭乾的額頭。

冰心 - 與林徽因

梁思成、林徽因一家搬到北總布胡同的四合院後,由於夫婦二人所具有的人格與學識魅力,很快圍聚了一批當時中國知識界的文化精英,如名滿天下的詩人徐誌摩、在學界頗具聲望的哲學家金嶽霖、政治學家張奚若、經濟學家陳岱孫、國際政治問題專家錢端升、物理學家周培源、社會學家陶孟和、考古學家李濟、文化領袖胡適、美學家朱光潛、作家沈從文和蕭乾等等。這些學者與文化精英常常在星期六下午,陸續來到梁家,品茗坐論天下事,隨著時間的推移,梁家的交往圈子影響越來越大,漸成氣候,形成了20世紀30年代北平最有名的文化沙龍,時人稱之為“太太的客廳”。⠀

但也有一些在文學創作上成就赫然者,特別是一些女性不但不把林氏放在眼裏,還對此予以嘲諷。與林徽因過從甚密的作家李健吾曾對林徽因的為人做過這樣的描述:“絕頂聰明,又是一副赤熱的心腸,口快,性子直,好強,幾乎婦女全把她當作仇敵。”為此,李健吾還加以舉例說明:“我記起她(林徽因)親口講起一個得意的趣事。冰心寫了一篇小說《太太的客廳》諷刺她,因為每星期六下午,便有若幹朋友以她為中心談論種種現象和問題。她恰好由山西調查廟宇回到北平,帶了一壇又陳又香的山西醋,立即叫人送給冰心吃用。”對於這一趣事,李健吾得出的結論是:林徽因與冰心之間“她們是朋友,同時又是仇敵”。導致這種情形的原因,則是“她(林)缺乏婦女的幽嫻的品德。她對於任何問題(都)感到興趣,特別是文學和藝術,具有本能的、直接的感悟。生長富貴,命運坎坷,修養讓她把熱情藏在裏麵,熱情卻是她生活的支柱。喜好和人辯論――因為她熱愛真理,但是孤獨、寂寞、抑鬱,永遠用詩句表達她的哀愁”。⠀

李健吾與林徽因相識是在1934年年初,當時林讀到《文學季刊》上李氏關於《包法利夫人》的論文後,極為讚賞,隨即寫信致李健吾,並約來“太太客廳”晤麵。與文學青年不同的是,李在年齡上隻比林小兩歲,而且差不多在十年前就發表作品、組織社團,在文壇上已經算是個人物了,因而雙方見麵後,是在平起平坐的位置上把林引為知己的。這也是後來李對林的性格分析較之蕭乾等文學青年更趨公正、切實、深刻的一個重要原因。後來梁思成的外甥女吳荔明在她所著的《梁啟超和他的兒女們》一書中,也毫不避諱地說,林徽因和親戚裏眾多女性相處不諧,隻與吳荔明本人的母親梁思莊(梁思成胞妹)沒有芥蒂。至於李健吾提到林的“仇敵”冰心,頗有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冰心寫過諷刺文章倒是真的,確切的標題是《我們太太的客廳》,此文寫畢於1933年10月17日夜,而從10月27日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開始連載。這年的10月,林徽因與梁思成、劉敦楨、莫宗江等人赴山西大同調查研究古建築及雲岡石窟結束,剛剛回到北平。從時間上看,李健吾的記載似有一定的根據,送醋之事當不是虛妄,此舉的確刺痛了冰心的自尊心。⠀

冰心的這篇小說發表後,引起平津乃至全國文化界的高度關注。作品中,無論是“我們的太太”,還是詩人、哲學家、畫家、科學家、外國的風流寡婦,都有一種明顯的虛偽、虛榮與虛幻的鮮明色彩,這“三虛”人物的出現,對社會、對愛情、對己、對人都是一股頹廢情調和萎縮的濁流。冰心以溫婉伴著調侃的筆調,對此做了深刻的諷刺與抨擊。金嶽霖後來曾說過:這篇小說“也有別的意思,這個別的意思好像是30年代的中國少奶奶們似乎有一種‘不知亡國恨’的毛病”。⠀

冰心的夫君吳文藻與梁思成同為清華學校1923級畢業生,且二人在清華同一寢室,屬於古義中真正的“同窗”。林徽因與冰心皆福建同鄉,兩對夫妻先後在美國留學,隻是歸國後的吳文藻、冰心夫婦服務於燕京大學,梁、林夫婦服務於東北大學和中國營造學社。這期間兩對夫婦至少在美國的綺色佳,也就是當年陳衡哲與任鴻雋談情說愛的地方相識並愉快地交往過。隻是時間過於短暫,至少在1933年晚秋這篇明顯帶有影射意味的小說完成並發表,林徽因派人送給冰心一醞子山西陳醋之後,二人便很難再作為“朋友”相處了。⠀

2001年12月6日,陳學勇在《文匯報》發表了《林徽因與李健吾》一文,文中抄錄李健吾抗戰勝利後寫的《林徽因》一文,陳學勇的借題發揮之作一經發表,立即在文化、學術界產生了反響,王炳根看罷感到“有些不舒服”。於是,文如泉湧,一口氣寫成《她將她視作仇敵嗎?》一文,對李健吾與陳學勇之觀點進行了尖銳的批駁。王氏認為冰心與林徽因並未結怨,更不是仇敵,反而是要好的朋友,冰心與林徽因的交往有三重背景:第一是林與冰心的祖籍同為福州。第二是她們二位的丈夫是清華住一個宿舍的同學,由於梁思成遭遇車禍,比吳文藻晚了一年出國。1925年暑期,已是戀人關係的冰心與吳文藻(二人同一條輪船抵美留學)到胡適曾就讀過的康奈爾大學補習法語,梁思成與林徽因也雙雙來到康奈爾大學訪友。於是兩對戀人在綺色佳美麗的山川秀水間相會,林徽因與冰心還留下了一張珍貴的生活照。從照片上看,幾個人正在泉水邊野炊,冰心著白色圍裙,手握切刀正在切菜,而林徽因則在冰心的背後,微笑著麵對鏡頭。第三是冰心對梁任公非常敬重,梁啟超對冰心自然也嗬護有加。冰心特別喜歡龔自珍的“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嶽夢中飛”一句詩,梁啟超便錦上添花地手書此詩贈與冰心,冰心將其視為珍寶,60餘年一直帶在身邊,每到一地便懸於案頭,直至離世。王炳根說:“因了這三重背景與關係,同時考慮冰心的一貫為人作風,我想冰心與林徽因之間應為朋友,而非仇敵。”⠀

另外,1992年6月18日,因為王國藩起訴《窮棒子王國》作者古鑒茲侵犯名譽權的事,中國作協的張樹英與舒乙曾拜訪冰心,請她談談對此事的看法。冰心在談了原告不應該對號入座後,便“不知道是她老人家因為激動,還是有意思留下一句話,忽然講到《我們太太的客廳》,冰心說:‘《太太的客廳》那篇,蕭乾認為寫的是林徽因,其實是陸小曼,客廳裏掛的全是她的照片’”。根據冰心的這句話,王炳根認為:“《我們太太的客廳》寫誰與不是寫誰,雖然在60多年後說出,它出於作者本人,應是無誤了。”⠀

王氏的批駁文章刊出後,陳學勇可能也感到“不舒服”,於是很快進行了回擊。王炳根隻列了“背景”,並沒有舉出獨立的直接證據,因而並不能服人。即使親密,那也隻能證明當時,不能代表以後的其他歲月仍是如此。冰心與林徽因“結怨”的公開化,當是自美返國後的事情。⠀

陳學勇認為要研究一位作家,僅聽信作家自白是不夠的,必須經過分析並結合其他材料深入調查研究。至於冰心說“太太的客廳”是指陸小曼尤顯荒唐。小說寫作的背景是北平,而陸小曼當時遠住上海,陸的客廳多是名媛戲迷,與小說描述的客廳人物互不搭界。還有,陸小曼並無子女,倒是林徽因有一個學名叫再冰,小名叫冰冰的女兒,而小說中的女兒名曰“彬彬”,想來“彬”與“冰”的諧音安排不會是偶然的巧合。⠀

由以上剖析,陳學勇認為冰心以小說公開譏諷“太太”,這令孤傲氣盛的林徽因絕對不容,“結怨”勢在必然,而且波及後代。陳氏舉例說:“林徽因之子梁從誡曾對我談論冰心,怨氣溢於言表。柯靈極為讚賞林徽因,他主編一套‘民國女作家小說經典’叢書,計劃收入林徽因一卷。但多時不得如願,原因就在出版社聘了冰心為叢書的名譽主編,梁從誡為此不肯授予版權。”⠀

最後,陳學勇得出結論是:林徽因與冰心結怨幾乎是必定的,除非她倆毫無交往、毫不相識,越是朋友、越是同鄉,“結怨”的概率越高。她倆均為傑出女性,但屬於性格、氣質乃至處世態度、人生哲學都很不相同的兩類,二人都看對方不順眼且又不把對方放在眼裏則是意料中的事。⠀

冰心 - 評價

冰心深受共產主義思潮影響,被認為是以愛的哲學特別是對下層人民的愛的思想貫穿寫作的作家。巴金就將“愛”列為冰心作品的主題,表示“希望年輕人都讀一點冰心的書,都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在作品風格上,冰心以文字柔和、清麗見長。梁實秋評價冰心工於散文、小說而短於詩,認為《繁星》、《春水》的體裁不值得仿效而流為時尚。⠀

民國時期的冰心從同時代女作家(如張愛玲、蘇青等)處得到的評價相對較低。張愛玲在《我看蘇青》中寫道:“如果必需把女作者特別分作一欄來評論的話,那麽,把我同冰心、白薇她們來比較,我實在不能引以為榮……”⠀

與家喻戶曉的聲名相比,冰心膾炙人口的名作並不算多,現今最為人熟悉的是《小桔燈》、《三寄小讀者》等被收入不同時期教材的短篇作品。

冰心 - 著作目錄

《繁星》(詩集)1923,商務

《春水》(詩集)1923,新潮

《超人》(小說、散文集)1923、商務

《寄小讀者》(散文集)1926,北新

《往事》(小說、散文集)1930,開明

《南歸》(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說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說集》1933,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詩集》1932, 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閑情》(詩、散文集)1922,北新

《去國》(小說集)1933,北新

《平綏沿線旅行記》(散文集)1935,平綏鐵路管理局

《冬兒姑娘》(小說集)1935,北新

《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說集》1943,開明

《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開明

《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詩集》1943,開明

《關於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冰心小說散文選集》1954,人文

《陶奇的暑期日記》(小說)1956,上海少兒

《還鄉雜記》(散文集)1957,上海少兒

《歸來以後》(散文集)1958,作家

《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小桔燈》(小說、散文、詩歌合集)1960,作家

《櫻花讚》(散文集)1962,百花

《拾穗小劄》(散文集)1964.作家

《晚晴集》(散文、小說合集)1980,百花

《三寄小讀者》(散文集)1981,少兒

《記事珠》(創作談)1982,人文

《冰心論創作》 1982.上海文藝

《冰心作品選》 1982,少兒

《冰心散文選》 1983,人文

《冰心選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齊)

《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藝(未出齊)

《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峽文藝

冰心 - 家庭

長輩

冰心的父親,謝葆璋,福建長樂人。⠀

冰心的母親,楊福慈,福州人,書香門第。⠀

兄弟

冰心的大弟,謝冰涵(又名冰仲)(1906年-1944年)。⠀

冰心的二弟,謝冰傑(又名冰叔)(1908年-1986年),著名化工專家。⠀

冰心的三弟,謝冰楫(又名冰季)(1910年-1984年),作家,海事專業教授。⠀

丈夫、子侄

冰心的丈夫,吳文藻,1929年與他結婚,育有一子兩女。⠀

長子吳平(原名宗生,1931年-)。⠀

長女吳冰(原名宗遠,1935年-)。⠀

次女吳青(原名宗黎,1937年-)。⠀

冰心 - 翻譯書目

《先知》(散文詩集)敘利亞凱羅・紀伯倫著,1931,新月

《印度童話集》 印度安納德著,1955,中青

《吉擅翅利》(詩集)印度泰戈爾著,1955,人文

《印度民間故事》 印度安納德著,1955,上海少兒

《泰戈爾選集・詩集》 與石真合譯,1958,人文

《泰戈爾劇作集》(4)1959,戲劇

《馬亨德拉詩抄》(尼泊爾)與孫用合譯,1965,作家

《燃燈者》(詩集)馬耳他安東・布蒂吉格著,1981,人文

冰心 - 語錄

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季花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也不是悲涼。

指點我吧,我的朋友!我是橫海的燕子,要尋覓隔水的窩巢。

春何曾說話呢?但她那偉大的潛隱的力量,已這般的,溫柔了世界了!

成功的花,人們隻驚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家”是什麽,我不知道;但煩悶―――憂愁,都在此中融化消滅。

冰心 - 冰心文學獎 

獎項名稱:⠀冰心獎

創辦時間:

冰心文學獎創辦於⠀1990

主辦單位:

冰心獎組委會

獎項介紹

蜚聲中外的一年一屆的冰心獎創立於1990年,是由著名作家韓素音女士倡導,並得到國內外文學、出版……各界人士大力支持。十幾年來,它由最初的單一兒童圖書獎,發展為包括圖書、新作、藝術……獎項的綜合性大獎,目的在於鼓勵兒童文學作品的創作出版,發現、培養新作者,支持和鼓勵兒童藝術普及教育的發展……。連續頒發13屆的冰心獎,在社會各界和海內外都產生了巨大影響,為促進我國當代先進文化的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以嚴格、公正和權威著稱的冰心獎,是我國唯一的國際華人兒童文學藝術大獎,分為冰心兒童圖書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冰心藝術獎、冰心攝影文學獎4個獎項,全世界華文文章都參與評比,獲獎者遍布全世界。曆屆獲獎者不僅有港、澳、台地區的作家,還包括美國、瑞士、新西蘭、新加坡……的華人作家。⠀  第13屆冰心獎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又一次新增了獎項,新興的攝影文學今年起被納入冰心獎評獎之列。首次頒發的攝影文學獎包括12部攝影詩、10部攝影散文、10部攝影紀實文學和8部攝影小說。另有100位知名專家學者榮獲攝影文學理論獎。其中,攝影文學導刊主編成東方被授予攝影文學特別貢獻獎。

曆屆獲獎情況

第13屆獲獎情況⠀  

第13屆冰心文學獎國慶期間頒獎,這次評獎活動,有26名作者獲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28個出版社的86種圖書榮獲冰心兒童圖書獎,獲獎圖書中新科技知識方麵的圖書增多,水平也較高。幼兒圖書新品種引人注目。愛國主義傳統教育讀物頗有分量。引進的海外優秀兒童圖書增多,而且內容、插圖、裝幀設計、版式印刷都比較精致,呈現出豐富多彩的麵貌。冰心藝術獎有十幾個省市的教師和同學獲獎。當今高科技已經進入藝術領域,讓孩子們從小就運用高科技創造藝術境界,是很好的嚐試。冰心藝術獎引導孩子們迎接新時代,感受新事物,為推動少兒德智體美的全麵教育做貢獻。⠀  

在頒獎大會上。鑒於成東方先生為攝影文學的創立和發展所作出的傑出貢獻,評委會決定授予成東方創立攝影文學特別貢獻獎;《東方紅》(袁毅平、袁鷹)、《軍魂》(綠島、蓋旭輝)、《我的祖國》(邵華、峭岩)、《我愛北京的小胡同》(季羨林、徐勇)、《關於時間的定義》(高帆、鬱夫)、《探險西藏》(熊育群)、《書齋、我的精神家園》(宮蘇藝、葉挺芳)、《書葬》(高莽、曉嵐)、《走進文壇泰鬥――巴金》(陸正偉)、《愛那飛出的箭,更愛靜止的弓》(何向陽)、《生活秀》(朱江華、張曉風、張海林)、《顫栗的夏》(成堅、桂漢標……)……40篇攝影文學作品榮獲冰心攝影文學獎;著名文藝理論家王朝聞、汝信、劉綱紀……100名知名的專家、學者榮獲冰心攝影文學理論貢獻獎。⠀  

冰心獎產生於上個世紀90年代初。為祝賀冰心老人九十大壽,紀念冰心老人一生為孩子們創作眾多受歡迎的作品,在雷潔瓊、韓素音、葛翠琳等社會各界名流的倡導支持下,“冰心獎”猶如一朵素雅聖潔的小花在文學園地中綻放了。吳作人、蕭淑芳、楊沫、葉君健、吳全衡等諸位前輩欣然加入了“冰心獎”評委會的隊伍,創辦初期,冰心老人身體尚佳時,每屆都要親自審讀獲獎作品。“冰心獎”設立以來,在每年冰心老人生日前後,都會舉行冰心獎的頒獎大會。⠀16載的春華秋實,16載的寒來暑往,眾人對冰心老人的友情、對孩子們的愛,凝聚在了“冰心獎”這一事業的發展上。如今,“冰心獎”已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由最初單一的兒童圖書獎,發展成為包括兒童文學新作獎、兒童圖書獎以及冰心藝術獎的綜合性大獎。作為我國目前唯一的國際華人兒童文學藝術大獎,許多文壇新人正是以此為起點,逐漸走上成功的創作之路。例如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的獲獎作者不僅有邊遠地區、少數民族作者,有學生、教師、工人、農民、科技工作者、文化工作者,也有港澳台地區的作者,還有新加坡、新西蘭、瑞士、美國、馬來西亞的華人作者。16年前,中國文化藝術領域的前輩們撒下了一粒可愛的種子,16年後,小種子已經茁壯成長為一棵枝繁葉茂的小樹,“冰心獎”如今已經成為響譽海內外華文兒童文學界的權威大獎。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作者: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分隔线----------------------------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