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藥業財務造假案警示錄:集采寒冬下的灰色交易與投資陷阱
常山藥業財務造假案警示錄:集采寒冬下的灰色交易與投資陷阱 时间:2025-07-04 17:23:11
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2月8日,財政部一則行政處罰公告將推至風口浪尖。公告披露,該公司2022年通過虛構差旅費支出,向未提供服務的旅行社支付現金373.29萬元,涉嫌虛列銷售費用及管理費用。
財政部依據《會計法》頂格處罰公司5萬元、負責人2萬元。盡管金額較小,但這一“小金額”案件暴露出醫藥行業深層風險:在集采衝擊與業績壓力下,部分藥企正通過隱秘路徑進行利益輸送。
差旅費何以成為商業賄賂工具?
根據《現金管理暫行條例》,公對公單筆超1000元交易應轉賬支付。常山藥業卻以現金形式完成全部373萬元支付,明顯違反財務規範。更蹊蹺的是,涉事旅行社未提供任何真實服務,資金實際流向成謎。
通常而言,醫藥企業需要通過醫生或醫療機構推廣其產品,而這一過程中可能存在灰色地帶,例如通過回扣、禮品或其他形式影響醫生的處方行為。肝素類藥品的銷售高度依賴醫院渠道,因此不排除其通過旅行社的名義進行利益輸送的可能性。
2019年財政部穿透式檢查曾揭穿19家藥企虛假列支學術會議、差旅費用的亂象。常山藥業頂風作案表明,在“兩票製”壓縮傳統回扣空間後,現金差旅費正成為新型灰色交易載體。而常山藥業通過虛構旅行社服務,以現金支付373萬元,這一手法與醫藥行業“兩票製”後的利益輸送模式高度吻合——現金交易難以追溯,或用於掩蓋醫生回扣、渠道返利等灰色支出。
業績崩盤三重危機:集采失標、存貨高企、現金流枯竭
作為國內肝素製劑頭部企業,常山藥業核心產品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因未進入集采,2023年銷量暴跌,直接導致營收同比驟降40%,毛利率從2019年73%的曆史高位跌落至2024年三季度的18.06%。2024年預計續虧1.2億元-1.8億元,顯示其尚未找到破局路徑。
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存貨賬麵價值達14.48億元,占流動資產比例超50%。肝素原料藥價格持續下行,若未來計提更多跌價準備,將進一步侵蝕利潤。同期公司現金及等價物餘額僅3.14億元,而短期借款高達8.77億元。
轉型困局:減肥藥概念炒作難掩創新藥現實困境
麵對主業潰敗,常山藥業將希望寄托於GLP-1受體激動劑艾本那肽。盡管該藥因“減肥概念”助推股價年內暴漲300%,但需警惕三大風險。
首先是適應症局限,當前艾本那肽僅申報降糖適應症,未涉及減肥領域,與諾和諾德、禮來等國際巨頭產品存在代際差距。其次,國內已有豪森藥業、信達生物等10餘家企業布局GLP-1賽道,先發優勢缺失。此外,未來商業化能力存疑,公司從未成功推出過重磅創新藥,銷售團隊在集采時代更顯羸弱。
結語:堅守價值投資 遠離“帶病”企業
2024年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醫藥企業防範商業賄賂風險合規指引》,明確將學術拜訪、差旅報銷列為高風險場景。財政部同步表態“嚴監管、零容忍”,未來針對藥企銷售費用的穿透式檢查或成常態。
常山藥業案例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在醫保控費與合規監管雙重夾擊下,部分藥企為維持表麵繁榮不惜鋌而走險。投資者需高度警惕三類信號:異常現金流水、銷售費用畸高、主營業務與概念炒作嚴重脫節。當一家公司的財報經不起真實性拷問時,其所謂的“創新轉型故事”更可能是一劑資本市場毒藥。
此文結合AI工具生成